领域:
档案
LS000 ·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NGO
作者系社会资源研究所副所长。全球化进程中,国内NGO在国际层面开展工作的重要性,那么不可或缺的突破路径就是如何为NGO提供更多的国际交流机会,以及在一线工作的NGO从业者如何提高自身英语技能。这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发表日期:2013年
浏览 123
下载 0
LS000 · 银杏伙伴成长之路
2012年10月,南都公益基金会第三期“银杏伙伴成长计划”评审落下帷幕,16位来自教育、助残、社区发展、劳工服务、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公益组织负责人成为新一批银杏伙伴。自2010年该计划推出以来,已有三批共37人入选,获选后的3年内,她/他们将获得每人每年10万元的个人成长资金以及相关的海外考察、伙伴协作、专家资源支持。继2010年访谈四位首期银杏伙伴后,本期《中国发展简报》再度访谈四位2011年、2012年度的入选者,以深入追踪她/他们在公益领域的成长之路及银杏伙伴计划对入选伙伴的支持路径
发表日期:2013年
浏览 83
下载 0
LS000 · 让跳槽的脚步慢下来
作者为凉山彝族妇女儿童发展中心北京办公室主任。公益领域存在一个现象,机构的创始人总是能够坚持很长时间,甚至成为一面长久招展的旗帜,但是机构的工作人员(本文特指执行层工作人员,包括项目官员和项目助理)流动性却非常大。 在这种行业背景下,也存在个别表现不俗的本土机构。如环保领域的绿色流域、达尔问自然求知社,除了在各自关注领域有良好表现,也逐步形成了各有特色的人才培养理念和方法,员工在其职业期内获得了充分的发展与锻炼。
发表日期:2013年
浏览 91
下载 0
LS000 · 探寻CSA ——2012两岸三地CSA经验研习会综述
作者陈惠芳,系社区伙伴2012 三地CSA研习会协作者。 社区支持农业(CSA)面向农业。在六七十年代的日本和欧美等地,义无反顾地要跟农业建立关系的,大多是那些质疑主流科学与理性文明、批判以资本为上的发展导向的城市消费群。他们对农场做出承诺:愿意互相支持,分担生产风险,共享收益,建立本地生产本地消费的小区域经济合作关系。强调生态和资源的保育、社区情感和文化的承传、以及共同承担和分享的社会关系。 本文是对2012两岸三地CSA经验研习会的综述。从CSA在中国的起源,谈到研习会上的感受和收获,对“农”的理解等。
发表日期:2013年
浏览 109
下载 0
LS000 · 养老机构“公建‘商’营”隐患重重
“公建民营”模式是港台解决社会福利问题的一个很好的方法,目前中国大陆正在尝试效法学习,但是却受“招商引资”万能化的惯性影响,引入了“招商引资”理念,尝试由商业机构来经营。这致使大陆的“公建民营”没有学到港台的精髓——引进民间公益组织的热心和技术来激活社会福利事业,而只是复制了港台的“公建民营”叫法,想要引进商业机构投资运营以减轻政府的资金投入压力而已。在商业化沉渣泛滥而又无力建立有效监管的现实环境下,政府省了这点资金,却有可能带来商业机构损害弱势群体利益、官商勾结等隐患,很可能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得不偿失。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公建民营”=“公建‘商’营”。
发表日期:2013年
浏览 158
下载 0
LS000 · 专业志愿服务进入中国:涵养水土进行时
正如公司和资本在全球四处扩张,方兴未艾的社会责任和企业慈善的新趋势带来的“全球化”似乎也同样备受关注。“全球”和“本土”这两个词结合在一起,预示着国际组织或其推动的发展模式在推广过程中,需要为适应当地社区而做出调整和探索。在发展中的中国非营利部门内,因地制宜已成为非常关键的、确保外来组织或者泊来模式能够在中国的独特环境下落地生根的要素。其中,一个近年来相当令人瞩目的公益模式就是专业志愿服务(“Pro Bono”),这种模式在公益服务中对组织或者个人的专业技能进行动员。
发表日期:2013年
浏览 96
下载 0
LS000 · 谁的阿拉善协会 ——读《为公益而共和: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组织规范研究》
《为公益而共和》以阿拉善协会组织规范生成的历史为研究对象,按照时间序列回顾和讨论了2004年第一次筹备会至2009年理事会员大会间阿拉善协会的历次重要会议和重大事件,探讨了阿拉善协会、也是公益机构成长中的普遍挑战和议题。如此好书,值得推荐给所有愿意思考公益事业的朋友们一读,此为写作本文的初衷之一。该书以时间序列为主线,近似编年体的体例,而非纪事本末体或纪传体等方便讲清楚来龙去脉的体例,因此某些重大议题的展开和讨论就显得破碎,对这些事件做一些梳理和再解读,是写作本文的初衷之二。
发表日期:2013年
浏览 738
下载 0
LS000 · 繁茂的大树上,找到属于你的枝干 ——“桥畔计划”交流会侧记
“桥畔计划”交流会于10月15日~17日在南昌召开。“桥畔计划”旨在为初创期的教育公益组织提供基础支持,搭建共同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主办方解释的桥畔寓意是,西部阳光基金会站在“桥边”,“伸一把手”扶持一下.让更多的机构能够“过桥”。 在这篇侧记上讨论了如何设计项目回应问题,NGO运营模式,问题树。
发表日期:2013年
浏览 111
下载 0
LS000 · 警惕“公益大跃进”等几个发展中的新问题
2008年以来,中国公民社会组织发展很快。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大大提升。这地位的提升也投射到公益领域,加之国际社会对中国非营利组织的支持,也从一般的项目支持转向更广泛的多方支持。例如网络建设、能力建设等,推动中国更快地融入国际社会。这都是在近几年公益界的新现象。国际、国内还有一个明显的趋势,那就是大众公益网络时代的到来。微博的兴起,引起中国公民以个体为单位、无门槛地自发进入公民社会的建设浪潮。这样一个大众公益网络时代带来了很多新气象,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新情况、新问题。
发表日期:2013年
浏览 24
下载 0
LS000 · 公共倡导的兴起呼唤公众参与制度化回应
2008年5.12汶川地震之后,中国公民社会开始发生重大格局性变化。NGO的法律和社会环境、合法性、资源(资金、人力)来源、关注的议题和行动策略、项目运作方式等多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政府社会管理创新驱动下对NGO管制出现松动,各地相继出台政府采购的鼓励措施。 在这样的背景下,NGO业界出现了强化问责和透明度、提升公益慈善的专业化和服务效率等话语和行动,并渐次成为NGO发展的主流趋势。 NGO业界之外,伴随着社会空间的扩大和政府推行依法行政、信息公开等法律环境的改善,公民社会出现了多元化的倡导性声音和行动者(包括公众自组织的集体维权行动和抗争),他们代表环境或弱势人群利益与政府和企业进行对话,甚至提出挑战。
发表日期:2013年
浏览 40
下载 0